關於展覽

About

響遏行雲‧歷史迴聲

本計畫始於 2020 年夏天,源自於王世榮教授的發想,驚豔於一批由百樂琴苑的收藏老琵琶,從傳統形制到當代琵琶,可謂見證著琵琶的發展。自二十世紀樂器改革以來,琵琶的律制、形制產生變異,因應琵琶的現代化發展與主流聲音審美,弦材也從絲絃轉換成鋼絲弦、尼龍裹鋼絲弦等,樂器細節的改變影響甚大,造就近乎全然不同的音色感受與彈奏手感。屬於四相十三品形制的明清絲絃琵琶之樣貌與聲音已少見於當代,我們便決定要為這批樂器進行整理拍攝與聲音建檔造冊。感謝百樂琴苑的大力協助,在不影響樂器原貌的原則上,我們進行些微的清潔與整理,並重新換弦與丈量尺寸,後因疫情而停滯未果。2022 年在音樂學院傳統音樂學系的支持下,使本系列活動得以在系上研究與保存傳統音樂、推廣與教育的宗旨上重新展開,進行了研究整理、聲音建檔與造冊,特別感謝百樂琴苑的協辦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文化資源學院出借場地,使計畫可以落實,成就了本次特展。

【響遏行雲‧歷史迴聲】系列活動

「響遏行雲」一詞語出《列子.湯問》,形容歌聲之響亮高妙,對於琵琶而言,即使從明清算起也已逾百年,琴聲仍還響於現世,也是另一種的「響遏行雲」,故以此為名。本次特展將自 2022 年 10 月 4 日(二)至 10 月 20 日(四)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研究大樓四樓文資書苑舉辦,將分區展出不同時期的琵琶,與相關之物件,特別感謝中國收藏家秦芷強先生將其珍藏老件琵琶借展。展覽期間,將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展演藝術中心音樂廳舉辦【響遏行雲‧歷史迴聲—琵琶專場音樂會】,邀請到臺灣琵琶演奏家王世榮老師、王琇媜老師、鄭聞欣老師、鍾佩玲老師、陳麗晶老師與本系琵琶老師群—蘇筠涵老師、賴秀綢老師、王乙曲老師、陳茗芳老師與黃立騰老師齊聚一堂,以樂器為經、樂曲為緯,呈現傳統四相十三品絲絃琵琶到現代鋼弦琵琶的聲音脈絡。最後,延續過去高教深耕奠定的基礎,再次邀請琵琶製作彭一奇老師與樂器維修林宗賢老師來到傳音系,以兩場講座來與學生展開對談與討論。透過這一系列的展覽、講座與音樂會,希望能透過本活動與琵琶學子、愛樂大眾一同回顧琵琶的聲音脈絡,展開教學上的討論與思考對話,打開對「琵琶」的既定印象,聽見「歷史廻聲」,並為這些珍貴的樂器留下聲音影像與文字紀錄。